Home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植物科学系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教学骨干教师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10-27 阅读次数:94 分享:

2025年10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积极响应学校部署,组织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深入参与上海交通大学第十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党委书记侯士兵、副院长牛宇戈、马超、系主任连红莉以及13位骨干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副院长牛宇戈主持。

会议聚焦人才培养核心任务,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两大板块进行深入探讨。

一、 本科教育:聚焦机制优化与师生协同

与会教师围绕本科教育提出以下关键建议:

1.完善常态化师生交流机制: 课前建立课程微信群,公开教师联系方式;鼓励低年级学生走进学院,开展重要课程开放日、教授咖啡时间等活动;强化班主任作用,增加师生互动频次。教师应以平和心态与学生相处,乐于分享前沿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提问与自主学习积极性。

2.强化教学评价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在人才引进与职称评聘中,需更科学地考量教学评价结果。针对部分引进人才教学投入不足、耐心欠缺的问题(因科研任务重、课时多),应优化评价体系。同时,需解决因担心学生评分低而导致教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的问题,合理平衡评价维度。

3.深化师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的协同: 激发学生主体性,促进师生 协作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活力与教学质量。教学中应淡化单纯知识点灌输,侧重传授科学发现的过程、背景与内在矛盾,着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4.加强专业认同与科研启蒙: 针对学生专业选择迷茫、农业专业竞争激烈、转专业比例较高的问题,建议:引导学生尽早选择导师,全面了解并热爱本专业;设置创新班,强化交流讨论、汇报展示,提升学习效果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归属感;挖掘专业亮点,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宣讲,培植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与方向感;重视科研启蒙,鼓励大一即联系优秀导师,树立榜样,明确发展路径;每年组织知农爱农主题观摩学习活动。

二、 研究生培养:聚焦学科交叉与能力提升

研究生培养讨论围绕三个核心方向展开:

1.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转型升级: 在夯实研究生专业能力基础上,加强非专业能力(如沟通、协作、表达)培养。鼓励学生每年制作学术海报,提供成果展示与获得正面反馈的机会;加强导师定期指导与交流。

2.优化“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差异化培养: 当前两类研究生在核心课程设置上区分度不足。建议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明确培养目标差异,在专业学位培养中显著增加实践环节比重。

3.提升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以“学术能力培养”为核心,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如多举办“一作论坛”等学术活动);在高年级学生中评选“学术之星”等荣誉,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加强职业规划与职业教育;在奖学金评定中提高学术成果权重,实施助研津贴差异化分级发放,激发科研内生动力;多邀请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来校交流。

学院党委书记侯士兵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座谈会的意义与成果。他强调,教育思想大讨论需群策群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针对当前学生生源数量趋紧、转专业比例较高等困局,必须逆流而上,系统设计留才育才方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精准施策,将学生“视如幼苗,精心培育”。同时,应切实抓好学术交流与课题组会等关键环节的质量。

本次座谈会气氛热烈,与会教师畅所欲言,为植物科学系及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宝贵思路与建议,也为上海交通大学第十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贡献了来自农业与生物学科领域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智慧。

顶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