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上海交通大学为师生代表作形势与政策报告时指出,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五个中心”建设为主攻方向,持之以恒地把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交办的重大任务、提出的重大要求,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交大与上海始终相互滋养、携手共进,希望同学们当好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国家和上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增强贸易枢纽功能,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在上海全局工作中,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举足轻重。”龚正重点介绍了“五个中心”建设的进展和考虑。国际经济中心建设,要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在持续增强安全可控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实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着力增强贸易枢纽功能,推动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上海在国际贸易投资网络中的节点地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推动能级全面跃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聚焦“为国担当、勇为尖兵”使命要求,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龚正指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上海坚持以一流平台汇聚一流人才,加快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形成基础稳、顶层强、结构优的人才“金字塔”。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希望大家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五个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贡献青春力量,成就出彩人生。要涵养勤学上进、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培养“提出好问题”的能力,提高与时代相适应的能力素质。要弘扬打破常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多出创新成果,闯出一片新天地。上海将全力支持包括交大在内的各类在沪高校发展进步,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广阔舞台,助力大家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副市长解冬,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丁奎岭出席。
交大师生代表热议
聆听龚正市长关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报告后,我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实力、未来蓝图,以及高校在其中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报告中详实的数据与清晰的规划,既展现了建设成果的厚重,更传递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实践证明,国家战略、城市发展与高校科研的深度融合,能迸发巨大能量。未来我也将立足专业领域,主动对接上海科创需求,以扎实的知识储备助力科技成果落地,为“五个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海洋学院特聘教授 周磊
作为教师代表,我有幸聆听了龚正市长关于上海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全面报告。我对报告中针对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的支持和重视感受尤为深刻。面向国家产业升级和攻关“卡脖子”技术的紧迫挑战,将立德树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是我们新时代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使命。我们将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力争在关键算法、工具、平台、应用等方面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以实际行动支持上海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设,为上海的未来发展贡献我们交大人的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 赵波
聆听龚正市长介绍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成就,作为交大人,我既为城市发展自豪,更深感使命在肩。多年来,交大以科技创新为刃,为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突破提供支撑;以人才培养为基,向“五个中心”建设输送大批骨干力量。这份成就里,有交大人的智慧印记。未来,我们更将秉持“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深耕科研、服务社会,以实干践行与上海同频共振的承诺,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交大力量。
——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标兵” 李祯妮
上海作为经济中心,不仅是金融、贸易和航运的枢纽,更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引擎。对于我们青年学者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责任。经济发展的根基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博士生的科研探索需要紧扣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需求,将学术价值与产业应用紧密结合。我深刻体会到,个人成长与城市繁荣是同频共振的,未来我将立足科研岗位,努力把专业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舵手计划”学员 李相禹
作为身处上海这座城市的青年学生,我既感振奋,更觉责任在肩。交大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其学科优势与上海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我们理应主动将个人所学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努力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立志成为支撑“五个中心”建设的先锋力量。我将珍惜机遇,夯实专业根基,未来希望能在科创前沿或关键领域贡献才智,与上海共同成长,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重大科创类竞赛获奖代表 王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