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990年成立,1992年通过验收,由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科技精英陆苹教授创立,属于上海市建立的首批重点实验室之一。1999年与上海农学院一同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的定位是立足上海、放眼全国,面向动物产业,围绕动物病原微生物与致病机制、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模式动物与疾病分析模型、动物疾病性状生物信息学与品质性状改良、动物代谢污染风险分析与生态调控,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凝练方向、突出特色,注重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把实验室建成动物疾病防控、遗传繁育以及饲料生产的高新技术研究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面向国内外开放的高水平专业实验室,创造条件争取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行列。实验室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各类仪器设备先进而且齐全。多年来积极营造学术氛围,注重人才培养,以及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链接:https://shklvb.sjtu.edu.cn/CN/Default.aspx
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9人,讲师4人。所有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外学历和进修经历的教师比例92%。
人才培养
学士点:动物科学专业(农学学士,4年)
硕士点:畜牧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2.5年)、预防兽医学(二级学科,专业硕士,2.5年)
博士点:生物学(生物技术、预防兽医学,4-5年)、动物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4-5年,2017年招生)
科学研究
近5年来,围绕动物病原微生物与致病机制、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模式动物与疾病分析模型、动物疾病性状生物信息学与品质性状改良、动物代谢污染风险分析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与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52项,开展了动物传染病防治、病原感染与致病机制、病原检测技术、抗体工程、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学、统计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繁殖生物技术、营养与免疫、营养与自由基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人兽共患病防治、实验小型猪模型、统计基因组学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发展沿革
发展定位
学术委员会
姓 名 |
职 称 |
单 位 |
|
沈建忠 |
中国工程院士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任 |
印遇龙 |
中国工程院士 |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副主任 |
童光志 |
研究员 |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所 |
副主任 |
才学鹏 |
研究员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委员 |
殷 宏 |
研究员 |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所 |
委员 |
步志高 |
研究员 |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所 |
委员 |
陆承平 |
教授 |
南京农业大学 |
委员 |
焦新安 |
教授 |
扬州大学 |
委员 |
金梅林 |
教授 |
华中农业大学 |
委员 |
陈学进 |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
委员 |
周 培 |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
委员 |
华修国 |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
委员 |
潘玉春 |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
委员 |
实验室主任介绍
周培
研究方向:
动物代谢污染风险分析与生态调控
环境分子毒理与生物检测
农业生境污染防治与生物修复
电子信箱:zhoupei@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科技精英、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设施农业生境安全与控制、农业低碳循环、都市农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改良、种养循环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氢资源农用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创建都市农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上海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为全国36个大中城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二等共四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以及全国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创立人简介
陆苹,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生于1937年9月6日,上海市人,汉族,无党派。曾任上海农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马里兰大学客座教授。陆苹主持的数项成果获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她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高教精英”、“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联系人:暴肖丽
联系电话(座机&手机):18817394898
E-mail:bxlzz@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病原微生物BSL-2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