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史贤明 教授
农生学院A楼2-215 xmshi@sjtu.edu.cn 021-34206616
史贤明,男,1961年8月出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8月和1988年6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3月在香港大学获得生物技术博士学位。1993年10月-1994年10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1-8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2007年7-8月,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访问教授;2014年1-8月,美国罗格斯大学资深访问教授。1982年8月-1985年8月,农业部环保所任团委书记和实习研究员;1988年7月-2004年1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先后任讲师、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微生物系主任,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分室主任,农业部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现兼任中国食品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全球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统一化科学家协调组织(GHI)中国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农业部教材办公室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或审稿人等职。曾任国务院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2010)。 主要致力于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重点是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子生态及分子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建立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菌种库和数据库,开发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检测靶点发掘平台,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基因分型方法体系和食源性致病菌基因功能分析体系,建立沙门氏菌抗逆分子机制研究平台,形成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检测研究体系等。发表论文226篇,其中116篇被SCI收录。2011年的一篇《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论文,被美国微生物学会评选为“Journal highlights”论文,而且连续多年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2019年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突出贡献奖;2016年入选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2013年被国际食品科学认证委员会授予“Certified Food Scientist”;2011年当选为《科学中国人》第三期封面人物;201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十佳导师”称号;2009年参与沙门氏菌国际标准起草工作;2007年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2003年获国际食品微生物快速培训中心“Quarter Century Fellow”称号;2003年主编了食品安全第一本全国统编教材;2001年主办了全国第一个食品安全国际会议;2001年建成了第一个食品安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998年获第二届武汉科技创业“十杰青年”和湖北省高等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称号;1997年在第三届亚太藻类生物技术大会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并被大会评价为“开辟了微藻规模培养的一条新道路”。
研究内容
  • 1. 食品安全
  • 2. 食源性细菌分子生态
论文
  • (1) He, S., Qin, X., Wong, C., Shi, C., Wang, S*, Shi, X*. Ethanol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revealed by global proteomic and mutagenic analyse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9, 85: e01107-19.
  • (2) Huang, X., Zhou, X., Jia, B., Li, N., Jia, J., He, M., He, Y., Qin, X., Cui, Y., Shi, C., Liu, Y., Shi, X*. Transcriptional sequencing uncovers survival mechanism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in antibacterial egg white. mSphere, 2019, 4: e00700-18.
  • (3) Qin, X., He, S., Zhou, X., Cheng, X., Huang, X., Wang, Y., Wang, S., Cui, Y., Shi, C., Shi, X*.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reveals the crucial role of YbgC for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survival in egg whi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19, 289: 115-126.
  • (4) Zhang, Z., Liu, D., Bai, Y., Cui, Y., Wang, D., Shi, X*.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high affinity aptamers specific for Salmonella Enteritidis. Food Control, 2019, 106: 106719.
  • (5) Huang, X., Hu, M., Zhou, X., Liu, Y., Shi, C., Shi, X*. Role of yoaE gene regulated by CpxR in the survival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in antibacterial egg white. mSphere, 2020, 5: 1-10.
  • (6) Zhang, Z., Yang, J., Xu, X., Zhou, X., Shi, C., Zhao, X., Liu, Y., Shi, X*. Co-existence of mphA, oqxAB and blaCTX-M-65 on the IncHI2 Plasmid in highly drug-resistant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Indiana ST17 isolated from retail foods and humans in China. Food Control, 2020: 107269.
  • (7) Qin, X., Dong, R., He, S., Zhou, X., Zhang, Z., Cui, Y., Shi, C., Liu,Y., Shi, X*.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ole of ybgC in lysozyme resistance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 Food Control, 2020, 109: 106732.
  • (8) Yang, J., Zhang, Z., Zhou, X., Cui, Y., Shi, C., Shi, X*.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Salmonella enterica isolates from retail foods in Shanghai, China.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Disease, 2020, 17(1), 35-43.
  • (9) Zhou, X., Liu, B, Liu,Y., Shi, C., Fratamico, P., Zhang, L., Wang, D., Zhang, J., Cui, Y., Xu, P., Shi, X*. Two homologous Salmonella serogroup C1-specific genes are required for flagellar motility and cell invasion. BMC Genomics, 2021, 22: 507.
  • (10) He, S., Fong, K., Wang, S.*, Shi, X*. Ethanol adaptation in foodborne bacterial pathogen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21, 61(5): 777-787.
  • (11) He, S., Shi, X*. Microbial food safety in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Disease, 2021, 18(8): 510-518.
  • (12) Zhang, Z., He, S., Xu, X., Chang, J., Zhan, Z., Cui, Y., Shi, C., Shi, X*.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Indiana from foods, patients, and environments in China during 2007–2016. Food Control, 2021:108427.
  • (13) Zhang, Z., Chang, J., Xu, X., Zhou, M., Shi, C., Liu, Y., Shi, X*. Dissemination of IncFII plasmids carrying fosA3 and blaCTX-M-55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 Zoonoses and Public Health, 2021, 00: 1-9.
  • (14) Zhu, J., Zhang, D., Zhou, X., Cui, Y., Jiao, S., Shi, X*. Development of a pasteurization method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heating to ensure microbiological safety of liquid egg. Food Control, 2021, 123, 107035
  • (15) Li, C., Zhang, Z., Xu, X., He, S., Zhao, X., Cui, Y., Zhou, X., Shi, C., Liu, Y., Zhou, M., Shi, X*.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cephalosporin-resistant Salmonella Enteritidis ST11 isolates carrying blaCTX-M from children with diarrhea.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Disease, 2021, 10(18):702-711.
  • (16) Dong, R., Qin, X., He, S., Zhou, X., Cui, Y., Shi, C., He, Y., Shi, X*. DsrA confers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stress in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Food Control, 2021: 107571.
专利著作
  • 史贤明, 宋明辉, 施春雷, 张易, 崔妍. 一种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毒素A基因的方法. 中国, 专利号ZL201510111879.1, 授权日2017年12月29日.
  • 史贤明, 白亚龙, 施春雷, 崔妍, 王大鹏. 一种多氨基硅包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中国, 专利号ZL201410647601.1, 授权日2016年10月12日.
  • 史贤明, 喻文娟, 施春雷, 侯静文, 王瑞斌, 朱邦尚, 王大鹏. 一种基于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方法. 中国, 专利号ZL201310072019.2, 授权日2015年06月17日.
  • 史贤明, 白亚龙, 施春雷, 宋明辉, 王大鹏, 崔妍. 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 中国, 专利号ZL201310046266.5, 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 史贤明, 刘斌, 何晓华, 施春雷. 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血清变种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中国, 专利号ZL201310204589.2, 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 史贤明, 杨捷琳, 周敏, 潘良文, 杨柳. 沙门氏菌内标逆转录荧光定量快速检测的方法和试剂盒及应用. 中国, 专利号ZL201210129384.8, 授权日2013年09月11日.
  • 史贤明, 刘斌, 施春雷. 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沙门氏菌血清组的多重PCR鉴定方法. 中国,专利号ZL201010301178.1, 授权日2012年11月07日.
  • 史贤明, 刘斌, 何晓华, 施春雷, 但现龙. 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及其中的核酸和引物对. 中国, 专利号ZL200910311245.5, 授权日2012年08月22日.
  • 史贤明, 刘斌, 何晓华, 施春雷, 陈婧. 鼠伤寒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及其中的核酸和引物对. 中国, 专利号ZL200910311228.1, 授权日2012年07月18日.
  • 史贤明, 龙飞, 施春雷, 张忠明. 基于DNA随机改组技术的扩增内标制备方法. 中国, 专利号ZL200910047045.3, 授权日2012年07月18日.
  • 史贤明, 刘斌, 施春雷, 何晓华, 陈婧. 肠炎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核酸及引物对. 中国, 专利号ZL201010113922.5, 授权日2012年07月18日.
  • 史贤明, 何晓华, 刘斌, 施春雷. 食源性致病菌多重扩增内标序列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专利号ZL201010300888.2, 授权日2012年04月25日.
  • 史贤明, 龙飞, 施春雷, 朱欣娜, 张忠明. 基于基因置换技术的活菌内标的制备方法. 中国, 专利号ZL200810202295.5, 授权日2011年01月12日.
  • 史贤明(主编). 2003.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 史贤明(第二主编). 2004. 微生物与农业. 科学出版社, 北京.
  • 史贤明(第一副主编). 2005. 《食品微生物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 史贤明(第二主译). 2007.《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
  • 史贤明(主编). 2008. 《灾区食品安全手册》(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公众健康知识普及丛书).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顶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