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实践传真】农业与生物学院“乡村振兴齐鲁行”党建专项实践团赴山东东营开展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3-07-22  阅读次数:760

7月21日至7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学生党支部专项实践团“乡村振兴齐鲁行——基于党建基层认知开展山东省东营、日照乡村振兴调研”在山东东营市进行考察调研。本次实践团队由农生学院党建负责老师陈林屾带队指导,重点考察在“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乡村振兴政策指导下东营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及基层治理成果。

实践团以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为依托,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入党申请人前往唐家村、玉兰社区进行座谈,在景屋村、胜凯社区、黄河文化馆等地进行实地参观,一系列的调研和深入的交流使得实践团成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深刻的了解到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基层治理的完善,并鼓励大家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

景屋村—产业振兴促发展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景屋村开展实地考察。在景屋村书记丁辛店以及上海交大选调生王一钒、隋梦琳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开始实地参观。

首先,实践团来到了景屋村的蝴蝶兰温室大棚。丁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景屋村蝴蝶兰项目一期投资500万元,完成建设九千平方米温室育苗大棚,引进了小孔雀、宝贝、满天红等104个品种,二期正在筹建中,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蝴蝶兰花卉育苗产业园。”

一进入大棚,实践团就观察到了300平方米的水帘和45架大型排风扇,这样的设施使得在炎炎夏日温室大棚内仍然保持着28度,在蝴蝶兰生长的每个阶段严格的控温技术成为了重中之重。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蝴蝶兰也在村民的手中被包装加工。“村里提供了不少便利,架子、设施都免费提供,场地租赁、水电都争取最低费用,能让我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蝴蝶兰养殖中去。”随后,丁书记对蝴蝶兰种植的收入也做了大致介绍,目前,蝴蝶兰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景屋村的白对虾养殖基地,地处欢喜国风科技产业园,占地750余亩,是东营区重点打造的淡水渔业工厂化科技产业园区。丁书记指出,产业园紧紧地围绕着“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目标,致力打造集约化、工厂化、智能化的生态产业园。

随后,实践团到南美白对虾的生产车间进行了参观。养殖池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处理高效简洁,经过沉淀、过滤、曝气、生态净化等工艺来实现排放标准。目前在生产车间内可实现白对虾的四季养殖,以达到最高的收益。丁书记介绍道:“产业园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东营市淡水养殖领域总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现代渔业科技园区。并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赢。”

唐家村—美德健康示范村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唐家村党建服务中心参加了座谈调研,村支书唐修亮,支部委员唐宝宁、王芳,以及实践团的各位成员参加了本次的调研。

首先,唐修亮对实践团的到来做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唐家村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点出唐家村所传承的孝道文化和光荣历史。唐书记提到,从2008年村居年集体资产仅8万元,集体收入入不敷出;再到2022年村民累计分红3000余万元,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实践团成员对于发展如此之快的唐家村有了新的认识:唐家村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口袋鼓起来,生活甜起来,获得感多起来,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随后,指导老师陈林屾对本次实践团队进行了大致介绍并对此次考察的目的进行阐述,与唐书记签署了支部共建合作协议,随后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牌匾的授予仪式,建立起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两位选调生隋梦琳和王一钒基于当前的工作情况和未来走向对选调这条道路提供了新的看法、新的思路和宝贵的经验,实践团受益颇深。

唐家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唐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国防教育展厅和历史文化展厅,唐家村以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和文化振兴,呈现出良好新风貌。团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不仅对唐家村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唐家村在迭代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

胜凯、玉兰社区—基层治理有良方

实践团在7月21日分别前往了胜凯、玉兰社区参观学习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党委书记孟静的带领下,实践团开始了实地参观。

同属于原胜利油田职工的居住地,两社区的党建服务中心也围绕此展开。为了居民的生活便利,党建服务中心开展了图书房,健身区,放映区,休闲区,幸福餐厅等功能区块,并结合当地的居民需求和居民意见打造独具特色的空间,如玉兰社区的老物件展示厅和胜凯社区的幸福长廊、楼层版画等。孟书记介绍道,社区建设主要分三步:凝聚组织优势,建强社区“动力轴”;凝聚服务优势,建强社区“功能轴”;凝聚资源优势,建强社区“品牌轴”,致力于打造完整社区、平安社区、智能社区,共建幸福家园。

在玉兰社区的桑梓人才站,党委书记也对东营市的人才引进策略进行了深入的介绍。通过“油地朋友圈”短片,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东营对于人才引进政策的重视,以及在全国开展的全面性。实践团的各位成员也分别发表对玉兰社区和人才引进政策的看法,并在座谈会上与党委书记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社区也表示欢迎各地学子投身基层通过人才引进报效家乡。

黄河文化馆—党建引领展风采

7月22日,实践团来到了东营市的黄河文化馆,参观的同时领略黄河治理和建设中的红色精神。

黄河文化馆作为东营市第一个国字号场馆,共有四层展厅。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从下到上领略整个文化馆的风采。在壮美黄河厅和四季如歌厅,实践团见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风俗人情,在聆听黄河歌曲的同时领略壮美风光,感受到了黄河河畔的民族文化、红色记忆、多彩风情等。

欣赏完美景、悦歌、古物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东营实践”主题展。聚焦于当下,该展厅通过图片、实物、沙盘多种方式融合的形式,突出展示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服务和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和工作成效。从改革前后的生活状况对比,到对东营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建设的现状以及习主席多次实地考察东营的经历,板块内容逐一陈列。大到重型器械小到种植的稻谷,都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国家对于治理黄河的决心以及东营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态度。“志说黄河,志说东营”,黄河文化馆正是黄河治理中红色精神的象征,也让实践团成员在此次参观中不断地深刻学习,收益颇丰。

在东营实地考察的两天短暂而又充实,实践团既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又将所学运用的更贴合实际。乡村振兴始终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地政府既要做到取长补短又要因地制宜,走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样也需要广大的农科学子将所学带到基层,服务人民,助力发展,坚定不移的为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决策添砖加瓦,将三农问题这一历史课题常挂心中,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Copyright 2016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访问旧版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电话:021 - 34205866 备案:沪交ICP备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