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470104
(2006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植物保护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作物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4、上海交通大学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遵守《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二、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半,具体学习年限经批准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五年。
2、学习方式: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在校集中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3、指导方式: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三、课程学习
1、学分要求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将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攻读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至少需修满32学分(18个课内学时为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修满13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备注 |
学位 |
Z0905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54 |
3 |
必修 |
学位 |
Z090503 |
基础英语 |
60 |
4 |
必修 |
P105507 |
专业英语 |
36 |
|||
学位 |
P105522 |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 |
54 |
3 |
必修 |
学位 |
P105523 |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
36 |
2 |
必修 |
学位 |
P105524 |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
36 |
2 |
必修 |
学位 |
P105525 |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
54 |
3 |
必修 |
学位 |
E105563 |
植物保护研究技术 |
36 |
2 |
必修 |
非学位 |
P105527 |
植物科学技术前沿讲座 |
54 |
3 |
必修 |
非学位 |
E150556 |
植物栽培理论与实践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02 |
设施园艺工程与技术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57 |
植物保护学原理与应用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58 |
都市农业导论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29 |
农业标准化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08 |
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36 |
农业保险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11 |
农产品国际贸易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59 |
农业信息技术概论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64 |
农药管理与应用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65 |
农业生物安全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66 |
植物保护新技术导论 |
36 |
2 |
|
非学位 |
E150561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
36 |
2 |
|
3、中期考核
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生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中期考核,重点审查课程学习情况。对学位课程成绩平均级点不到2.0者,可在所学各学位课程中选成绩低于B的课程进行重修和重考,并按照有关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重考成绩不降级,但一律登记在重考栏内。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生三年内平均级点不到2.0或一门课程重考二次后平均级点仍不到2.0,予以中止学业处理。
四、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组织、实施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执行。
(一)双导师负责制
1、每位学生的第一导师必须由学校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可以聘请学生所在地区的相当职称人员为第二导师。
2、第二导师先由地方人事部门推荐,由学校遴选。
3、学生的论文工作由第一导师全面负责。
(二)论文工作过程管理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工作由第一导师负责,第二导师协助指导。论文选题能密切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植物保护工作实际情况,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开题报告:在职攻读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完成一定课程后(一般在进校后的第三学期),即可开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在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前,先进行开题报告,征求意见,并及时修改。开题报告重点审查学位论文的选题。
(3)中期检查:在职攻读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论文开题报告完成半年之后,对其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2、论文要求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可参见《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中的“二、撰写规范”和“三、打印及装订要求”的规定。
3、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名义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被录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否则不予组织论文答辩。
(三)论文答辩
1、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论文答辩申请
攻读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论文经导师审定通过和两位评阅人审阅同意后,方可向学院教务办公室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由2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位论文的答辩会由学院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来自农业生产或管理一线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上海交通大学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