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动物科学博士生党支部赴七号桥碉堡遗址、闵行博物馆及闵行廉政文化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是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引导博士生党员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强化理想信念与历史使命感,筑牢思想防线,培养清正廉洁的科研作风。
七号桥碉堡遗址——追忆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党支部首先来到七号桥碉堡遗址,全体党员怀着崇敬之情瞻仰革命遗迹,追忆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斑驳的碉堡墙体上,密密麻麻的弹痕清晰可见,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们深入了解了1949年5月解放军在此与国民党守军展开三天三夜激烈战斗的英勇事迹。党支部宣传委员高晗讲解时表示:“这些弹痕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要传承这种红色基因,在科研工作中力戒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通过实地参观,党员们深受教育。大家纷纷表示,碉堡遗址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让每个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日和平发展局面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和科技工作者,必须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科研创新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闵行博物馆——感悟历史文化 增强使命担当
在闵行博物馆,支部党员们首先沉浸于“上海县七百年”展的厚重历史画卷中。从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到近代民族工业的艰辛起步,再到现代科技发展的蓬勃脉动,同志们沿着时间轴线,深刻体悟了闵行地区沧海桑田的变迁史。与此同时,党支部重点参观了《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展现了贞观之治时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治国理念。党员们在参观后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唐代贞观之治的兴盛与当时的廉政建设密不可分,这启示我们在科研工作中也要力戒浮躁,保持严谨求实的学风。
此外,大家驻足于反映传统农耕与畜牧场景的展品前,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就历史上动物资源的利用、养殖技术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闵行发展史展区,党员们深入了解了闵行区从农业县到现代化新城区的变迁历程。
闵行廉政文化馆——筑牢廉政防线 涵养清风正气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闵行廉政文化馆。参观过程中,支部党员们被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所包围。馆内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图片影像和珍贵的实物展陈,系统展示了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与光辉历程。从革命先辈的廉洁风范到时代楷模的勤廉事迹,党员同志们深刻感悟了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在正气馆,支部党员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学习馆,深入了解了闵行区优秀共产党员的廉洁事迹;在警示馆,一个个鲜活的违纪违法案例发人深省。
党支部纪检委员孙超结合典型案例给大家讲解,他强调:“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学术科研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博士生党员,我们要严守学术道德,杜绝学术腐败,在科研经费使用、数据真实性等方面严格自律,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红色教育+文化浸润+廉政警示”的立体化学习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支部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使支部党员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既为动物科学博士生党支部的党员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也为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支部书记马升在总结时指出:“作为农业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我们不仅要追求学术卓越,更要注重品德修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力戒学术浮躁,杜绝科研浪费。”
支部党员们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把学习感悟转化为勇攀科技高峰的强大动力。未来要更加自觉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科学家精神,将个人科研追求主动融入国家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聚焦动物科学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难题,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力争产出突破性创新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推动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不可或缺的青春与智慧力量,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科研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