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农业与生物学院“农耀企航”实践团赴崇明区、浦闵行区江镇开展行业教育调研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9-01-24  阅读次数:5218

       1月15日,农业与生物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赴崇明区开展“农耀企航”行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龚强、动科系副研究员袁聪俐、学院团学工作负责人熊峰与实践团成员参加活动。

       上午,实践团抵达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崇明水仙的产业化起源切入,介绍了“施家花厢”水仙在品种、栽培和销售上的创新之处与独到优势。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的对接在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地位,谈及未来发展,负责人表示要在水仙文化的传承中进行更深更广的发掘,带动周围的产业发展,不止步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而是要拓宽位面到观光旅游和服务等。

 

 

       随后,实践团来到开心农场,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当前农场的建设情况与规划。农场所采取的农业、运动、多主题体验综合的模式,专业技术与商业运营并重,弘扬了舌尖上绿色生态的生活理念。通过解说,实践团成员对“一产+三产”的运营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农场运营模式听取介绍农场的规模仍在进一步的扩大,服务位面也在不断延伸,对于农业多元化发展。

 

 

       下午,实践团前往宁昕林调研参观。负责人表示宁昕林是在区政府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农庄的发展结合农业+旅游业,融入特色文化产业,复合发展。实践团成员与农庄负责人深入探讨农庄运营模式与市场情况,交流农业+旅游业发展前景。

 

 

       接着,实践团参观了宝岛蟹庄。宝岛蟹庄位于崇明区西端,农庄以淡水蟹养殖为主体,同时结合蟹文化体验与旅游观光,以“三产”服务“一产”,通过“三产”为“一产”推广。实践团听取了宝岛蟹庄的基本情况介绍,对水产养殖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1月17日,农业与生物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继续奔赴闵行区浦江镇。上午,实践团抵达汇北村,首先汇北村党委龚书记在会议室中从地理环境和人口组成向成员们介绍了汇北村的基本状况。据悉,汇北村存在老龄化严重、土地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故难以发展实体经济,从而当下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流转收入,但这一收入相较于庞大的行政、福利、环境治理等开支存在差距,当前汇北村在财政上面临一定压力,而缺少好的产业和发展方向及村民工作的难以进行使发展变得更加艰难。针对此,村书记计划进行集体用地建设作为可出租创收,并建设农民会所在丰富村民生活、拉近村民距离的同时带来外部收益。而这一切仍亟待政策的批准和支持。

 

 

       随后,汇北村党委龚书记带领实践团成员在村内进行参观。汇北村的面貌给成员们的第一印象即为质朴,贴合作家笔下故乡田野的风景诗意,但同时碎片化、难以形成清晰体系的规划和村内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也客观反应了汇北村背后上海局农村地区彷徨的现状。改善这些现状需要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相结合。

 

 

       离开汇北村后,实践团前往浦东新区的鹤丰农庄继续考察。鹤丰农庄的面貌与汇北村迥乎不同。在农庄茶室内,负责人对农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农庄当前营业额达到每年1000万,其中第三产产业产值占据主要地位。且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也起到了有效的互相促进的作用。

 

 

 

       离开茶室,负责人引导实践团前往种植及养殖区域进行参观。据悉,农庄采用了康养农业和采摘体验式农业等的运营模式,采用鱼菜共生、气雾箱种植等先进培养技术,既有效提高了土地及资源利用率也打造了农庄品牌特色。在作物选择上,除可食用植物外,农庄还引进了多种观赏、香料、药用植物,将第一产业服务于第三产业。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在同一天内参观了汇北村和鹤丰农场两个模式、面貌截然不同的地点,二者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多元的产业结构和科技化生产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次实践能够帮助同学们增强专业学习的针对性,有助于同学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术志趣,加强对专业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行业需求及发展方向,强化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为同学们将来赴相关行业就业提供有效指导,为祖国农业的发展奉献智慧力量!

 

撰稿:王澍晨

摄影:江泽东

Copyright 2016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访问旧版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电话:021 - 34205866 备案:沪交ICP备20101025